B超通过观察肝脏形态不规则、表面结节状改变、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门静脉增宽、脾脏肿大等特征判断肝硬化。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形态不规则:肝硬化时肝脏体积可能缩小或局部增大,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B超可清晰显示肝包膜不平整,左右叶比例失调,右叶萎缩而尾状叶代偿性增大。这些形态学变化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结构重塑有关。
2.表面结节状改变:肝脏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结节是肝硬化的典型表现。B超高频探头能检测到直径3mm以上的结节,结节周围可见纤维间隔形成的强回声带。弥漫性结节分布提示晚期病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
3.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硬化时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使声波散射增加,B超显示肝内光点增粗且分布不均。晚期可见网格样或地图样回声,反映再生结节与纤维间隔的交错分布。
4.门静脉增宽:门静脉高压导致主干内径超过13mm,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也可扩张。B超可测量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速低于15cm/秒时提示血流淤滞,常伴有侧支循环开放。
5.脾脏肿大:门静脉高压引发脾脏淤血性肿大,B超显示脾门厚度超过40mm或长度超过120mm。脾静脉迂曲扩张及脾内回声增强,可能伴有腹水或胆囊壁水肿等间接征象。
肝硬化患者接受B超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肠道气体干扰。检查时保持平静呼吸,配合医生变换体位以全面观察肝脏各叶。若发现可疑结节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避免遗漏早期肝癌。定期复查有助于动态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