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可通过髋部或腹股沟区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跛行、影像学检查异常、病史与高危因素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髋部或腹股沟区疼痛:早期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转为持续性,夜间也可能发作。疼痛可能放射至膝关节内侧,易被误诊为膝骨关节炎。
2.关节活动受限:股骨头坏死会导致髋关节僵硬,内旋、外展动作受限。患者常出现穿袜、下蹲困难,严重时无法完成跷二郎腿动作。晚期可能出现肢体缩短,患侧肌肉萎缩。
3.跛行:因疼痛和股骨头塌陷,患者行走时重心向健侧偏移,形成防痛步态。早期跛行间歇出现,后期因关节变形发展为持续性跛行,需依赖拐杖辅助行走。
4.影像学检查异常: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晚期显示股骨头塌陷或关节间隙变窄。核磁共振对早期坏死敏感,能发现骨髓水肿和骨小梁断裂。CT可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改变。
5.病史与高危因素:长期使用激素、酗酒、髋部外伤史是常见诱因。合并红斑狼疮、潜水病等基础疾病者需高度警惕,此类人群出现髋部症状应优先排查坏死可能。
股骨头坏死需与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鉴别。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确诊后需减少负重活动,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根据分期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方案,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不可逆关节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