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痹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痹证类型,主要由湿邪侵袭经络、肌肉、关节所致,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沉重或活动受限。湿邪常与风、寒、热等外邪结合,形成风湿、寒湿或湿热痹症,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湿痹症的病因与自然环境、体质因素密切相关。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涉水淋雨,湿邪易从体表侵入;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则会导致内湿停滞。湿性黏滞,易阻滞气血运行,引发关节酸胀、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湿与热结合时,关节可能出现红肿热痛;与寒结合时,疼痛遇冷加重。中医治疗以祛湿通络为主,常用方剂如薏苡仁汤、羌活胜湿汤,配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法,促进气血流通。
预防湿痹症需注意避免久居潮湿环境,保持居所干燥通风。饮食宜清淡,少食生冷油腻,适当食用山药、茯苓等健脾祛湿食材。关节疼痛发作期应减少剧烈活动,但需适度锻炼以维持关节功能。治疗期间需遵医嘱,避免自行滥用祛湿药物,以免损伤脾胃。湿痹症病程迁延,需耐心调养,结合生活习惯改善与规范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症状并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