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病症。其性微寒,归肺、肝经,能缓解因热毒或肝阳上亢引发的症状,对皮肤疮疡、湿疹瘙痒也有辅助疗效。野菊花含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及降压作用。
野菊花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对于风热感冒初期出现的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可用野菊花配伍金银花、薄荷煎服,帮助发散风热。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涩痛,可单用野菊花泡茶或煎汤熏洗眼部。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常与钩藤、夏枯草同用以平肝潜阳。野菊花捣敷或煎汁外洗可缓解疔疮肿毒、蚊虫叮咬,其提取物还被用于制作消炎类中成药。需注意的是,野菊花性寒凉,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腹泻,孕妇及阳虚体质者慎用。部分人群可能对菊科植物过敏,使用后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应立即停用。药用时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大剂量使用。新鲜野菊花与栽培品种药效存在差异,野外采摘需确认无农药污染,避免误食相似有毒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