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是一种古代中国流传的药用散剂,主要由五种矿物药材配制而成,曾被认为具有养生和治疗功效。
五石散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最初用于治疗寒症和虚弱症状。配方通常包含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和石硫磺等矿物,经研磨成粉后混合服用。魏晋时期,五石散在士大夫阶层中流行,被误用作长生药或兴奋剂,导致滥用现象。服用后身体发热,需通过行走发散药力,称为行散。长期使用易引发中毒,出现皮肤溃烂、精神狂躁等副作用,严重者甚至死亡。唐代以后,医学家逐渐认识到其危害,使用减少。
五石散含重金属成分,现代医学证实其对神经系统和内脏有严重损害。历史上因缺乏科学认知,许多人盲目追求其神奇效果而受害。现今此类矿物药已被严格限制,仅个别成分经提纯后用于特定治疗。研究古代药物时需辩证看待,避免混淆历史记载与现代医学结论。任何药物使用均需遵循专业指导,不可轻信未经证实的偏方或传统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