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灸法是一种利用燃烧艾绒或其他药物产生的热力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目的的外治疗法。灸法历史悠久,与针刺并称为针灸,是中医特色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灸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温热刺激激发人体自身调节功能。艾叶性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能穿透皮肤深层,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同时通过经络传导作用于脏腑。根据操作方式不同,灸法分为直接灸、间接灸如隔姜灸、隔蒜灸、艾条灸悬灸、雀啄灸等。临床常用于寒证、虚证及慢性疾病,如风寒湿痹、脾胃虚寒、宫寒痛经等。现代研究也表明,灸疗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其温热效应可激活特定生物信号通路。
使用灸法需注意辨证施治,并非所有体质都适宜。实热证、阴虚火旺者慎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禁用。操作时需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烫伤,艾灰及时清理以防灼伤皮肤。施灸后宜饮温水,忌食生冷,局部出现红晕属正常反应,但若起泡需妥善处理。部分人群可能对艾烟过敏,可选用无烟艾条。灸疗频率与疗程应遵循医嘱,过度施灸可能导致耗气伤阴。传统灸法结合现代技术如电子灸时,仍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确保安全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