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常见于颊黏膜、舌面、上颚等部位。这些斑块形似凝乳,不易擦除,强行剥离后可能留下红色创面。部分患者伴随轻微疼痛或灼热感,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烦躁等表现。初期症状通常较轻,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逐渐扩散。
鹅口疮由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初期白色斑块多呈点状或片状,周围黏膜充血不明显。婴幼儿因唾液分泌少、口腔自洁能力弱,更易出现广泛病灶。成人患者可能伴随口干、味觉异常。糖尿病患者或佩戴义齿者风险较高,病灶可能蔓延至口角导致皲裂。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也需警惕。
注意区分鹅口疮与残留奶渍,后者用棉签轻擦即可去除。避免自行刮除白膜以防继发感染。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治疗乳头真菌感染,防止交叉传染。日常注意口腔清洁,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改变口腔酸碱环境抑制真菌。免疫力低下者需排查基础疾病,避免滥用抗生素。出现症状持续加重、发热或吞咽困难应及时就医,真菌培养可明确诊断。治疗期间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婴幼儿奶瓶需每日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