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约占所有病例的70%-90%。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肠道,通过尿道逆行侵入泌尿系统引发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与感染部位密切相关。大肠埃希菌因其特殊的菌毛结构能牢固黏附在尿路上皮细胞,是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变形杆菌和克雷伯菌更常见于合并尿路结构异常或留置导管的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肠球菌和耐药的葡萄球菌比例显著增高。特殊情况下,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细菌通过产生尿素酶、溶血素等毒力因子破坏宿主防御机制,在尿液中快速繁殖导致炎症反应。
预防泌尿道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可减少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冲刷尿道。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糖环境易促进细菌生长。绝经后女性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可增强尿道黏膜抵抗力。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随意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复杂性感染需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治疗周期通常需要7-14天。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