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多喝温水缓解咽喉疼痛、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居家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监测体温及时退热。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疱疹:手足口病疱疹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过度抓挠易导致继发感染。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疱疹未破溃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已破溃则需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剪短指甲减少抓伤风险,婴幼儿可佩戴棉质手套。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2.多喝温水缓解咽喉疼痛:口腔疱疹常引发吞咽疼痛,导致饮水不足。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凉开水,缓解黏膜刺激。避免酸性、过热或辛辣饮品加重疼痛。若疼痛严重,可用淡盐水漱口消毒,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口腔喷雾镇痛。观察尿液颜色,确保每日排尿量正常,防止脱水。
3.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减少咀嚼带来的不适。食物温度以常温或偏凉为宜,避免过硬、过烫加重口腔损伤。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果蔬泥,如苹果泥、南瓜泥,促进恢复。忌食油炸、辛辣及粗纤维食物。婴幼儿可暂时改用奶瓶或勺喂,避免吸吮困难。
4.居家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者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物品,用后煮沸消毒。房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家庭成员接触患者后需用流动水洗手。隔离期通常为症状消失后1周,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污染物如纸巾、尿布需密封丢弃,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5.监测体温及时退热:每日测量体温3-4次,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呕吐等重症表现,持续高热不退需立即就医。退热后注意补充水分,更换汗湿衣物以防受凉。
护理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肢体抖动、呼吸急促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送医。患者康复后仍可能携带病毒,需继续做好个人卫生。周围环境定期消毒,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重点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