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通常在服用后2-4小时内会引起腹泻。其含有的巴豆油强烈刺激肠道,加速蠕动并引发水样便,具体时间因个体代谢差异可能略有不同。
巴豆的致泻作用主要源于巴豆油中的毒性成分,如巴豆醇二酯。这类物质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大量液体并强烈收缩。传统医学曾用小剂量巴豆治疗便秘或积食,但现代医学已较少使用,因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风险较高。部分人群可能对巴豆更敏感,甚至出现腹痛、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反应。
使用巴豆需极度谨慎。未经专业指导自行服用可能导致剧烈腹泻、呕吐或肠黏膜损伤。孕妇、儿童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绝对禁用。若误食过量,需立即就医洗胃并补充电解质。日常通便建议选择安全性更高的缓泻剂或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依赖强刺激性泻药。任何情况下,巴豆都不应作为常规通便手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