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和手足口病是两种不同的传染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易感人群和临床表现。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主要影响偶蹄类动物,人类感染罕见;手足口病则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婴幼儿,具有高度传染性。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人类接触患病动物后可能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水疱,但人类病例极少且症状较轻。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引发,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典型表现为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可能伴随高热,重症者可出现脑炎或心肌炎。口蹄疫的流行与动物疫情相关,而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易暴发,夏秋季高发。
诊断时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与实验室检测。口蹄疫需与动物接触史确认,手足口病依据临床表现和病毒核酸检测。预防口蹄疫需避免接触病畜,注重肉类检疫;手足口病需勤洗手、消毒玩具。两种病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退,口蹄疫患者需报告疾控部门。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