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主要发生在接触过敏原后的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阶段。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分为两个关键阶段。速发相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分钟内出现,表现为打喷嚏、鼻痒、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主要由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迟发相反应发生在接触过敏原6-12小时后,以鼻黏膜持续性充血、肿胀和鼻塞为主,与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相关。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速发相或迟发相,也可能两者兼有,症状轻重与过敏原暴露程度及个体敏感性有关。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动物皮屑。保持室内清洁,使用空气净化器或除湿机有助于减少过敏原浓度。症状明显时可选用抗组胺药、鼻用激素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缓解不适,但需遵医嘱使用。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引发鼻窦炎或哮喘,建议定期就医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冷空气、烟雾等非特异性刺激可能加重症状,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