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12压缩性骨折三个月后需根据恢复情况选择康复训练、佩戴支具保护、药物缓解疼痛、定期影像学复查、避免负重活动。具体分析如下:
1.康复训练:胸椎12压缩性骨折三个月后,若疼痛减轻且影像学显示稳定,可逐步进行低强度康复训练。重点加强腰背肌群力量,如仰卧位桥式运动或俯卧位伸展动作,避免过度前屈或扭转。初期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二次损伤。
2.佩戴支具保护:骨折未完全愈合或存在不稳定风险时,需继续使用胸腰段支具固定。支具可减少椎体压力,促进骨痂形成,但长期佩戴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需结合康复计划逐步减少使用时间。
3.药物缓解疼痛:若仍有明显疼痛或炎症反应,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中药贴敷。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如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以降低再骨折风险。
4.定期影像学复查:每1-2个月复查X线或CT,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及椎体高度变化。若出现椎体进一步压缩或神经症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考虑微创手术干预。
5.避免负重活动:三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弯腰搬抬等动作,减少脊柱垂直负荷。日常活动以平缓为主,可借助助行器辅助行走,避免久坐或突然体位变化。
胸椎压缩性骨折恢复期间需保持良好作息,饮食注重高钙高蛋白,避免吸烟饮酒。疼痛加剧或下肢麻木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康复进度因人而异,需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