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黄水可能是中耳炎的表现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中耳炎通常伴随耳痛、听力下降或耳闷感,而流黄水多提示存在化脓性感染。其他可能性如外耳道炎、鼓膜穿孔或湿疹感染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需结合具体表现综合判断。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细菌或病毒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导致积液或化脓。慢性中耳炎可能由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表现为反复流脓、听力减退。外耳道炎则因耳道皮肤受损或进水后感染,分泌物多为黄色液体或脓液,但疼痛集中于外耳道,牵拉耳廓时加重。鼓膜穿孔可能由外伤、炎症或气压变化导致,穿孔后中耳分泌物外流,呈现黄水状。湿疹或真菌感染也可能引起耳道渗出,需通过耳镜检查和分泌物化验明确病因。
出现耳朵流黄水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掏耳或滴药。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防止进水。避免用力擤鼻,以免加重中耳压力。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滥用可能掩盖病情或导致耐药性。听力异常或伴随发热、头晕等症状时,需排除并发症如乳突炎或脑膜炎。儿童反复发作需排查腺样体肥大等潜在诱因。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耳道清洁应使用专业方法,避免棉签等硬物损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