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是中医常见证候,指气机运行不畅与血液瘀阻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主要症状表现为局部胀痛、刺痛,疼痛位置固定且拒按,伴有情绪抑郁、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等典型特征。
气滞血瘀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胸胁胀满、乳房胀痛常见于肝郁气滞;小腹坠胀、经血色暗夹血块多因胞宫瘀阻;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提示经络气血不畅。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甲床青紫,或皮下出现固定青紫斑块。病程较长者常伴有口唇紫绀、毛发枯槁等体征。情志因素可显著加重症状,如焦虑易怒时疼痛加剧,夜间静卧时瘀血症状更为明显。部分病例存在局部包块,触之坚硬且推之不移。
调理气滞血瘀需注意情志疏导与生活习惯调整。避免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久坐久卧会加重气血瘀滞。饮食宜选用行气活血食材,如山楂、陈皮、玫瑰花,忌食生冷黏腻之物。运动应以舒缓经络为主,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较为适宜。治疗期间需监测出血倾向,服用活血类药物时注意月经量及皮下出血情况。孕妇、经期女性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破血逐瘀疗法。症状持续未缓解或出现剧烈疼痛、不明肿块时,需及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