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症主要通过调和气血阴阳、针灸疏通经络、中药安神定志、推拿放松身心、调节情志平衡。具体分析如下:
1.调和气血阴阳:中医认为失眠与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有关,常用归脾汤、酸枣仁汤等方剂补益心脾、滋阴降火。气血充足则心神得养,阴阳平衡则夜寐安宁。针对不同体质,辨证选用温阳或滋阴药物,如黄连阿胶汤适用于阴虚火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合心阳不足。
2.针灸疏通经络:选取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针灸能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肝郁气滞或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临床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配合艾灸温通阳气,改善睡眠质量。
3.中药安神定志:龙骨、牡蛎、远志等药材具有重镇安神作用,适用于心悸多梦者。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成药可养心血、清虚火。需根据症状配伍,如痰热扰心加竹茹,心脾两虚加黄芪。
4.推拿放松身心:头部按摩配合背部膀胱经推拿,能舒缓紧张情绪。点按印堂、太阳穴可缓解头痛失眠,捏脊疗法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每日睡前轻柔操作,帮助身心放松入眠。
5.调节情志平衡:情志过极伤肝,肝郁化火则扰神。通过移情易性、音乐疗法疏导情绪,避免思虑过度。提倡先睡心后睡眼,保持心境平和,配合呼吸吐纳练习。
治疗期间避免睡前饮茶或过度用脑,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环境宜安静昏暗,作息规律固定。长期失眠需结合体质持续调理,不可依赖单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