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以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该病通过空气传播,通常在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的细菌颗粒中传播。肺结核的症状包括持续的咳嗽、胸痛、咳痰、体重减轻、乏力、发热和盗汗等。尽管肺结核在许多国家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一些地区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肺结核的病因主要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这种细菌在空气中存活能力强,能够在不良的卫生条件下迅速传播。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会控制细菌的扩散,使其处于潜伏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潜伏性结核感染。虽然在潜伏期内不会出现症状,但潜伏感染者仍有可能在未来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周围人群造成感染风险。诊断肺结核通常需要通过胸部X光、痰液检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等方法。治疗肺结核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结核药物,通常需要持续数月,确保彻底消灭体内的细菌。
在预防肺结核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密闭空间中,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能够早期发现潜在的感染。接种卡介苗BCG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尤其是在结核病流行的地区。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避免中断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传染性,并促进自身康复。肺结核的治疗过程可能较长,患者应保持耐心,并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降低肺结核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