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属于温性药材。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味辛温,归肺经和胃经。辛味具有发散、行气作用,温性可散寒通络,因此白芥子常用于温肺化痰、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临床多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湿流注及关节麻木疼痛等寒证或痰湿证。现代药理白芥子含芥子苷、脂肪油等成分,具有刺激黏膜、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印证了其温散化痰的功效。
使用白芥子需注意体质和证型。阴虚火旺或内有实热者慎用,以免助热伤阴。外敷时可能引起皮肤发红、起泡,需控制用量和时间。孕妇及皮肤敏感者避免外用。内服过量可能导致胃肠刺激,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宜遵医嘱调整剂量。白芥子不宜与寒凉药物同用,以免降低药效。储存时需防潮防霉变,确保药材质地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