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外敷通常使用生品,生白芥子辛温走散之力更强,更适合外用发泡疗法。炒制后药性相对缓和,多用于内服以温肺化痰,外敷效果不及生品显著。具体选择需结合病症特点与治疗目的,生品外敷刺激性强,需谨慎操作。
生白芥子所含芥子油苷类成分较高,遇水后分解为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性和穿透性,可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或哮喘的穴位敷贴。炒制后部分活性成分被破坏,辛辣之性减弱,虽可降低皮肤灼伤风险,但发泡透皮效果减弱。传统用法中,如三伏贴多选用生品以增强疗效,而皮肤敏感者或儿童可考虑微炒后使用。
外敷生白芥子需严格控制时间,通常不超过1-2小时,避免起泡过大或感染。皮肤破损、过敏体质及孕妇禁用。初次使用建议小面积测试,出现灼痛需立即移除。配伍生姜汁或醋调敷可增强药效,但可能加剧刺激。操作后局部泛红、水疱属正常反应,需保持清洁干燥。若水疱破溃,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内服白芥子须经炮制,生品内服易致呕吐腹泻,外敷与内服需严格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