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出现根治的方法。目前国际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仍为核心治疗方案,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2023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强调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部分患者通过长期规范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HBsAg清除。
新型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直接靶向病毒生命周期的新型药物,如RNA干扰疗法如JNJ-3989、衣壳抑制剂如ALG-000184已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免疫调节疗法如治疗性疫苗如BRII-179与检查点抑制剂联用也展现潜力。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可切割cccDNA,但临床应用尚需多年验证。现有疗法对HBeAg阴性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仍不足10%,肝内cccDNA的持续存在是主要障碍。
接受抗病毒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定期监测HBVDNA、肝功能及肝癌标志物至关重要,即使获得临床治愈仍需长期随访。避免饮酒、控制体重可减少肝脏额外损伤。临床试验中的新疗法需通过正规渠道参与,警惕夸大疗效的宣传。合并其他肝病患者需综合评估治疗方案,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疫苗接种仍是预防关键,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