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脱水可通过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调整饮食结构、保持清洁卫生、观察脱水症状、避免滥用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口服补液盐能有效补充钠、钾等电解质,调节体液平衡。补液盐需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少量多次喂服,避免一次性过量引发呕吐。若出现严重呕吐或无法口服,需立即就医。
2.调整饮食结构:腹泻期间应继续喂养,但需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避免加重肠道负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次数,已添加辅食的幼儿可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逐步恢复饮食,避免长时间禁食导致营养不良。
3.保持清洁卫生:腹泻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饭前便后需彻底洗手,餐具、玩具定期消毒。避免食用生冷或污染食物,减少病原体接触机会。粪便需妥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脱水症状: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重度可能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甚至休克。需密切监测精神状态、排尿频率及皮肤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记录腹泻次数和性状,便于医生判断病情。
5.避免滥用药物:止泻药可能抑制肠道蠕动,导致病原体滞留加重感染。抗生素仅对细菌性腹泻有效,盲目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发热或腹痛时需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服用退烧药或止痛药。
腹泻期间需注意环境温度适宜,避免着凉加重症状。密切记录体重变化,短期内明显下降提示脱水风险。就医时携带粪便样本以备检测,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补液过程中出现腹胀或水肿需调整补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