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是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泌尿系统部位的固体矿物质沉积物,主要由尿液中的晶体物质过度饱和后聚集形成。这类结石的大小、形状和成分各异,可能引起剧烈疼痛、排尿困难或尿路感染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肾功能损伤。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的诱因包括水分摄入不足、饮食结构失衡如高盐、高蛋白或高草酸饮食、代谢异常如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以及尿路梗阻或感染。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磷酸钙、尿酸或胱氨酸为主,不同成分的结石需针对性调整防治策略。典型症状为突发性腰部或下腹部绞痛,可能伴随血尿、恶心呕吐。诊断通常结合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尿液分析,明确结石位置及性质后制定治疗方案。小型结石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排石自然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干预。
预防泌尿系结石需重视生活习惯调整。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2-3升,以稀释尿液浓度;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和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摄入;适量补钙但避免过量。长期久坐者应增加活动量,促进代谢。出现不明原因腰腹痛或排尿异常时需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导致肾功能损害。结石复发率较高,患者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尿液及泌尿系统影像,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药物调节尿液酸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