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中消、下消是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病的三种分型,分别对应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上消以肺燥为主,表现为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频数量多。病因多与肺热津伤有关,肺主宣发肃降,若肺阴不足或热邪灼津,则津液不能上承,导致口渴。治疗上注重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常用方剂如消渴方或白虎加人参汤。中消以胃热为主,症状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胃火炽盛则腐熟水谷过快,虽多食但营养难以吸收。治法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常用玉女煎或调胃承气汤加减。下消以肾虚为主,表现为尿频量多、浑浊如膏、腰膝酸软。肾主水液代谢,肾阴亏虚则固摄无权,精微下泄。治疗需滋阴固肾,方选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
辨证时需注意三消并非孤立存在,常相互兼夹。例如肺燥可累及胃热,肾虚可能伴随肺胃症状。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需结合中医整体观调理。饮食上避免辛辣燥热之物,适当运动以助气机流通。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中西医结合可提升疗效。药物使用需根据体质调整,避免过用苦寒伤阴或温燥助火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