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与化橘红均具有健脾功效,但陈皮健脾作用更显著,且应用范围更广。陈皮作为传统理气健脾要药,其燥湿化痰、行气宽中的特性对脾胃气滞、湿阻中焦等证候效果明确。化橘红虽能健脾消食,但更侧重温肺化痰,对寒痰咳嗽效果更突出,健脾属于辅助作用。
陈皮健脾机制主要体现在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抑制肠道平滑肌痉挛等方面。所含挥发油及黄酮类成分能直接作用于脾胃,改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化橘红则以柚皮苷等成分为主,通过轻度刺激胃黏膜增强消化力,但长期健脾效果弱于陈皮。临床配伍中,陈皮常与白术、茯苓同用增强健脾化湿之力;化橘红多与杏仁、紫苏配伍治疗咳喘兼有脾虚者。两者差异在于陈皮标本兼顾,化橘红以治标见长。
使用陈皮需注意阴虚内热或实热证者慎用,久服可能耗气;化橘红性温燥,肺热咳嗽或胃火炽盛者禁用。两者均需辨证使用,不可替代补益类中药。孕妇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降血压药物同服。储存时需防潮防霉,发霉变质的药材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现代研究提示陈皮对胃肠道保护作用更明确,而化橘红抗炎镇咳数据更充分,选择时需结合具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