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确实可能导致耳朵发炎,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引发炎症。水进入耳道后,若未能及时排出或耳道环境潮湿,可能滋生细菌或真菌,从而引发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耳朵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道皮肤较薄,且存在耵聍耳垢,具有保护作用。当水滞留耳道时,可能破坏耵聍屏障,使细菌更容易侵入。游泳或洗澡后未及时清理耳道水分,尤其容易引发外耳道炎,表现为耳痛、瘙痒或流脓。中耳炎则多因鼻咽部感染通过咽鼓管扩散,但若鼓膜穿孔,进水也可能导致感染。
预防耳朵发炎需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或洗头时可使用耳塞,避免水直接进入耳道。进水后可将头部倾斜,轻拉耳垂帮助排出水分,或用棉球吸干外耳道。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以免损伤皮肤。若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或持续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加重感染。耳道敏感或曾有耳部疾病者更需谨慎,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