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腹水形成、腹壁静脉曲张、肝性脑病。具体分析如下: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压力增高导致侧支循环开放,食管下端和胃底静脉因血流增加而扩张迂曲。静脉壁薄弱易破裂,引发呕血或黑便,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曲张程度与门脉压力呈正相关,内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
2.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使脾脏淤血肿大,伴随脾功能亢进。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三系减少。脾大可触及左肋下肿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以改善血象。
3.腹水形成:门脉高压与低蛋白血症共同作用,导致液体渗入腹腔。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是典型体征。大量腹水可压迫膈肌影响呼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利尿治疗。
4.腹壁静脉曲张:脐周静脉代偿性扩张,形成海蛇头样体征。血流方向可通过触诊判断,脐上向上流,脐下向下流,有助于鉴别门脉高压类型。曲张静脉破裂风险较低,但需避免腹部外伤。
5.肝性脑病:门体分流使血氨等毒素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引发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或计算力下降,晚期可出现昏迷。限制蛋白摄入及降氨治疗是关键措施。
肝硬化门脉高压需定期监测并发症,避免粗糙食物及剧烈运动。出现呕血、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治疗需结合病因及个体差异,长期随访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