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掏耳屎确实可能增加鼓膜穿孔的风险。频繁或不当的掏耳行为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直接戳破鼓膜,导致听力下降、疼痛或感染。
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薄膜,厚度仅约0.1毫米,非常脆弱。掏耳时若用力过猛、工具过深或使用尖锐物品如发卡、牙签,可能划伤外耳道或刺穿鼓膜。频繁掏耳会破坏外耳道自然保护机制。耳屎耵聍具有抗菌、润滑和阻挡异物的作用,过度清理反而可能引发炎症或真菌感染,间接增加鼓膜受损风险。临床中,因掏耳导致鼓膜穿孔的案例并不少见,尤其常见于使用棉签时,棉絮残留或推挤耳屎深嵌也可能压迫鼓膜。
避免鼓膜穿孔需注意以下事项,减少掏耳频率,耳屎通常可自行排出;避免使用尖锐或非专用工具,可选择圆头挖耳勺或就医处理;若出现耳痒、耳闷或听力异常,应及时就诊,而非自行反复掏挖。游泳或洗澡后耳道潮湿时更需谨慎,湿润的皮肤更易受损。儿童尤其需避免自行掏耳,因外耳道较窄且配合度低,风险更高。若已发生穿孔,需严格防止进水并遵医嘱治疗,多数小型穿孔可自愈,但严重损伤可能需手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