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通常不需要刻意掏挖,人体有自洁机制可以自然排出。耳道内的耵聍腺分泌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粘附灰尘和异物、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咀嚼、说话等下颌运动会使耳屎逐渐向外移动并自行脱落。频繁掏耳可能破坏这一自然过程,甚至引发外耳道损伤或感染。
外耳道皮肤非常薄且敏感,使用棉签、发卡等工具掏耳容易造成划伤或刺激。不当操作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形成耵聍栓塞,导致耳闷、听力下降或耳鸣。若耳屎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可能出现堵塞症状,此时需由专业医生使用专用工具清理。游泳或洗头后耳道进水可能使耳屎膨胀,加重堵塞感,但多数情况下待水分蒸发后不适会缓解。
避免自行掏耳,尤其避免使用尖锐物品。若出现耳痛、听力减退或持续耳闷,应及时就医检查。儿童耳道较窄,更易发生栓塞,家长勿随意为其清理。有中耳炎病史或鼓膜穿孔者,掏耳可能导致感染加重。日常清洁只需用湿毛巾擦拭外耳廓即可,耳道内部无需特殊处理。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戴入耳式耳机,有助于维持耳道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