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炎的症状包括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且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发热伴随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拒食、恶心呕吐甚至脱水。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或腹部不适:肠炎引发的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疼痛部位以脐周或下腹为主。肠道黏膜受炎症刺激导致痉挛或蠕动异常是直接原因,婴幼儿可能通过哭闹、蜷缩身体表达不适。长期腹痛需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
2.腹泻且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炎症导致肠道吸收功能下降,水分滞留于肠腔形成稀便。细菌性或侵袭性肠炎常见黏液便,血丝多因肠黏膜破损。轮状病毒肠炎粪便呈蛋花汤样,而细菌性痢疾可见脓血便。腹泻每日可达10次以上,严重时引发肛周皮肤破损。
3.发热伴随体温升高:病原体毒素或炎症反应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多波动在38℃至39℃。部分患儿出现寒战,高热可能提示严重感染。需监测热型与持续时间,持续3天以上不退热需排除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4.食欲减退或拒食:肠道功能紊乱引发饱胀感,进食可能加重腹痛或呕吐。长期摄入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婴幼儿体重增长停滞。部分患儿伴随口腔溃疡,进一步影响进食意愿。
5.恶心呕吐甚至脱水:胃部受炎症刺激或毒素影响引发逆蠕动,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含胆汁。频繁呕吐与腹泻共同导致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重度脱水可引发电解质紊乱或休克。
出现症状后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补液时首选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喂服。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暂停高糖高脂食物。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与尿量,脱水加重需静脉补液。便检与血常规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指导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