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聋确实存在遗传的可能性。部分神经性耳聋由基因突变引起,这些突变可能通过家族遗传传递给后代。遗传性耳聋约占所有耳聋病例的50%-60%,常见遗传模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及线粒体遗传等。例如,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耳聋就是典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例。
遗传性神经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与特定基因功能异常有关。内耳毛细胞或听觉神经通路的关键基因发生变异时,会影响声音信号的转换与传递。目前已发现超过100个耳聋相关基因,如MYO15A、OTOF等。显性遗传通常表现为代代相传,而隐性遗传可能家族中无患者却携带致病基因。线粒体基因突变引发的耳聋具有母系遗传特征。除先天性耳聋外,部分迟发性耳聋如DFNA9等也会在青壮年期逐渐显现。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遗传类型,为婚育决策提供参考。
预防遗传性耳聋需重视婚前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尤其是有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孕期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新生儿应进行听力筛查。已确诊遗传性耳聋的家庭可通过遗传咨询评估再发风险,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可改善听力。注意区分获得性耳聋,如突发性耳聋多与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无遗传性。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可能共同作用,保护听力需避免长期噪声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