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药时,菊花通常需要后放。菊花属于芳香类药材,含有挥发性成分,久煎容易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因此一般在其他药材煎煮完成前5-10分钟加入,以保留其药效。
菊花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传统煎药方法中,质地轻浮、气味芳香的药材如薄荷、砂仁、藿香等均需后下,菊花也遵循这一原则。煎药时,先将其他药材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最后加入菊花短暂煎煮即可。现代研究也表明,菊花中的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对热敏感,后下能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物质,确保疗效。
煎煮菊花时需注意火候与时间控制。避免使用铁器或铝器,以免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建议选用砂锅或陶瓷锅。水量以没过药材2-3厘米为宜,后下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否则仍可能导致成分分解。菊花单独泡水饮用时无需煎煮,直接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若处方中有其他特殊要求,应以医师或药师指导为准。储存时需密封避光,防止受潮或香气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