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检查包括尿常规检测、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尿常规检测:尿常规是初步筛查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等物理性质,结合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等成分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迹象。若尿液中白细胞酯酶或亚硝酸盐呈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尿常规操作简便,结果快速,适合作为首诊检查项目。
2.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尿培养是确诊尿路感染的金标准,通过采集清洁中段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及数量。药敏试验可指导抗生素选择,提高治疗效果。尿培养需在抗生素使用前进行,避免假阴性结果。该方法耗时较长,但对复杂感染或反复发作病例尤为重要。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尿路造影等影像学检查适用于反复感染或疑似尿路结构异常者。超声可观察肾脏、膀胱形态,排查结石、梗阻等问题;CT分辨率更高,能清晰显示尿路细节;尿路造影则用于评估尿路通畅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病因,指导进一步治疗。
4.膀胱镜检查:膀胱镜可直接观察尿道和膀胱内壁,适用于血尿、反复感染或疑似肿瘤患者。检查时通过尿道插入内窥镜,直观判断黏膜是否充血、水肿或存在异物。膀胱镜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消毒并评估适应症,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时采用。
5.血液生化检查:血液检查可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如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或降钙素原水平反映炎症程度。肾功能检测能判断是否累及肾脏,尤其对发热或腰痛患者尤为重要。血液检查需结合其他项目综合判断病情。
尿路感染检查需根据症状和病史选择合适方法,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检查前应保持外阴清洁,留取合格尿样本。影像学或膀胱镜检查需空腹或特殊准备,遵医嘱进行。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确保感染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