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压疮发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加强心理疏导。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脑梗死患者需持续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变化,尤其警惕血压波动过大加重脑缺血。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监测意识状态与瞳孔反应有助于判断脑功能恢复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患者易因吞咽困难或分泌物积聚导致窒息,需抬高床头并定期翻身拍背。必要时使用吸痰器清除痰液,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对昏迷患者需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
3.预防压疮发生:长期卧床易引发皮肤受压坏死,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并使用气垫床分散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检查骨突部位有无红肿破溃。营养支持可增强皮肤抵抗力。
4.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早期被动活动关节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病情稳定后逐步转为主动训练。针灸与推拿辅助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运动功能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5.加强心理疏导:脑梗死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需耐心沟通并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参与疏导有助于减轻患者孤独感,树立康复信心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护理过程中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盐分摄入。定期复查影像学与血液指标,及时调整用药。环境保持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