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鼓膜穿孔是否导致耳聋取决于穿孔大小、位置及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多数情况下,单纯鼓膜穿孔不会引起完全性耳聋,但可能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或耳鸣。若损伤累及中耳、内耳结构或听神经,则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听力障碍。
鼓膜是分隔外耳道与中耳的一层薄膜,主要功能是传导声音振动。穿孔后,声音传导效率降低,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听力减退,高频声音感知可能更明显。若穿孔较小,通常可自愈,听力逐渐恢复;若穿孔较大或继发感染,愈合延迟可能导致持续性听力问题。合并中耳炎、听骨链断裂或内耳震荡时,听力损失程度加重,需医学干预。爆炸或头部外伤引起的穿孔常伴随内耳损伤,此类情况听力恢复难度较大,甚至遗留永久性听力障碍。
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污水进入耳道是促进鼓膜愈合的关键。外伤后需立即就医,通过耳镜和听力检查评估损伤范围。未愈合前禁用滴耳液,除非医生指导。游泳或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但需确保无菌。若3个月内未自愈,或出现眩晕、流脓等感染迹象,需考虑手术修补。长期听力下降者需佩戴助听器或接受听觉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听力,避免噪音暴露,有助于保护残余听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