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治疗原则是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以最大限度发挥疗效,同时减少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基于病原学诊断、药物特性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判断,避免滥用或误用。
抗生素治疗的核心在于明确感染病原体,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临床使用前应尽可能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检查确定致病菌种类及敏感药物,避免经验性用药的盲目性。对于细菌感染,需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及患者基础状况选择适宜的抗生素种类、剂量及疗程。例如,社区获得性肺炎与院内感染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不同,选药策略也有差异。抗生素的抗菌谱应尽量窄,以减少对正常菌群的干扰。广谱抗生素仅适用于重症感染或病原体未明确时的初始治疗,一旦获得病原学结果应及时调整方案。
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过敏史、肝肾功能等个体因素,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疗程应充足但不过度,通常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继续用药3-4天即可,但某些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等需延长疗程。联合用药仅适用于多重感染、重症感染或协同治疗需求,不可随意组合。需严格区分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避免对病毒性感冒等无效用药。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管理,监测耐药性趋势,并通过宣教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认知,杜绝自行购药或随意停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