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通常发生在出生前至婴幼儿期,尤其是出生后2-3岁内被确诊的高峰阶段。这一疾病的核心是发育中的大脑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但具体表现可能随年龄增长逐渐显现。
脑瘫的病因复杂,可能与产前、产时或产后因素相关。产前因素包括胎儿脑发育异常、宫内感染或母体疾病;产时因素如缺氧、早产或难产;产后因素涵盖新生儿黄疸、脑外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期,早期损伤可能随着成长逐渐暴露症状,如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或反射异常。部分轻度患儿在学步期1-3岁才因行走困难被发现,而重度病例可能在出生后数月内通过异常姿势或喂养困难被识别。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长需关注婴幼儿运动里程碑延迟现象,如3个月不能抬头、6个月不会翻身等。专业医疗机构可通过GMs全身运动评估等工具进行筛查。康复治疗需坚持长期性、综合性原则,结合运动训练、语言治疗和家庭护理。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治疗手段,同时注意预防继发性的关节畸形和认知障碍。定期随访评估有助于调整康复方案,最大程度提升患儿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