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硬化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前者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者则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终末期肝病表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胆管损伤为特征,而肝硬化是肝脏广泛纤维化的结果,病因更为多样。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小胆管进行性破坏,胆汁淤积引发瘙痒、黄疸等症状,血液检查可见抗线粒体抗体阳性。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则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滥用、脂肪肝等多种原因引起,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在症状上有重叠,如腹水、门脉高压等,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更依赖特异性抗体和病理检查。
诊断时需注意鉴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需结合自身抗体及影像学检查,而肝硬化需明确病因并评估肝功能分级。治疗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熊去氧胆酸和免疫调节为主,肝硬化则需针对病因干预,如抗病毒或戒酒,晚期可能需肝移植。两类疾病均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