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确实可能导致尿血。当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发炎症反应时,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破损,可能造成血液混入尿液,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血尿或镜下血尿。这种情况在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感染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需警惕感染引起的出血。
泌尿系感染引发尿血的机制与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相关。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因膀胱黏膜直接受刺激,出血常为终末血尿排尿末期带血。而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炎症波及肾实质或肾盂血管时,可能出现全程血尿,甚至伴随血块。某些特殊病原体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或合并结石、解剖异常时,出血风险更高。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更易进展为严重出血。部分病例可能因感染诱发凝血功能障碍,加重血尿程度。
出现血尿伴随泌尿系感染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延误感染控制。检查需包括尿常规、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结合影像学评估泌尿系统结构。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同时增加水分摄入促进细菌排出。反复血尿或伴随发热、腰痛者,需排除结核、肿瘤或结石等并发症。治疗期间避免辛辣饮食、剧烈运动及憋尿行为,定期复查确保感染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