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时需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精神状态、根据体温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烧、多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捂热、若持续高热或伴随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精神状态: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需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腋温或耳温。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低热伴有精神萎靡、拒食等症状时需警惕。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抽搐等异常表现,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病情加重。
2.根据体温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烧:体温在38.5℃以下可优先采用温水擦拭、减少衣物等物理方法帮助散热。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需按医嘱服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注意药物剂量需严格按体重计算,避免过量或间隔过短重复使用。
3.多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发烧时新陈代谢加快,水分流失增多,需少量多次喂温水、母乳或稀释的果汁。脱水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若无法自主饮水或出现严重脱水症状,需考虑静脉补液。
4.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捂热:室内温度建议维持在24-26℃,避免穿盖过多阻碍散热。传统捂汗可能加重高热甚至诱发热性惊厥。适当开窗通风,但需避免冷风直吹。夏季可使用空调降温,但温度不宜过低。
5.若持续高热或伴随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发烧超过3天无缓解,或体温反复升至40℃以上,需排除细菌感染等严重疾病。出现皮疹、呕吐、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可能提示脑膜炎、肺炎等并发症,必须尽快就诊。
退烧过程中需记录体温变化及用药时间,避免混用不同退烧药。药物过敏史或慢性疾病患儿需提前告知医生。未满3个月婴儿发烧需直接送医,不可自行用药。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食物加重消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