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然消退。治疗需根据黄疸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轻度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干预,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即可。病理性黄疸或胆红素水平过高时,需采用光疗、药物或换血等医疗手段。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分解皮肤下的胆红素,使其转化为水溶性物质随尿液排出。治疗期间需遮盖眼睛和生殖器,避免光线损伤。若光疗效果不佳或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可能需要静脉注射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严重时需换血治疗。母乳性黄疸通常无需停母乳,但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短暂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变化。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胆红素值,避免延误病情。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及大小便颜色,若出现嗜睡、拒奶或大便发白等异常,需立即就医。光疗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或腹泻,需加强护理。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晒太阳替代治疗,不当处理可能加重黄疸或引发脱水。母乳喂养者需按需哺乳,保证充足摄入以促进胆红素代谢。病理性黄疸需查明病因,如溶血、感染等,针对性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控制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