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对肝硬化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主要通过柔肝止痛、养血敛阴等功效改善症状,但无法逆转已经形成的肝脏纤维化或硬化。
白芍含有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肝硬化患者常伴随肝区疼痛、乏力、口干等症状,白芍的柔肝特性可缓解疼痛,其养血功能有助于改善肝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白芍提取物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白芍与柴胡、当归等配伍如逍遥散可协同疏肝健脾,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的消化功能减退或情绪波动有一定调节效果。
使用白芍需结合具体证型,避免盲目单用。肝硬化晚期出现腹水或凝血功能障碍时,白芍的活血作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谨慎配伍。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轻微胃肠道不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白芍不能替代抗病毒或病因治疗,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仍需规范抗病毒。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监测不良反应。避免与抗凝药物同用,防止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