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排卵期的基础体温通常在36.4℃至37℃之间,较排卵前上升约0.3℃至0.5℃。这一变化由黄体生成素LH峰值触发,导致孕酮水平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基础体温的监测需在清晨静息状态下进行,连续记录可帮助判断排卵日及黄体功能。
排卵期体温变化呈现双相曲线。月经周期前半段卵泡期体温较低,约36.2℃至36.5℃;排卵后进入黄体期,体温持续升高并维持12至14天。若未受孕,体温会随黄体萎缩而下降,月经来潮。体温上升通常发生在排卵后1至2天内,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时间或幅度不同。激素水平、睡眠质量、测量工具精度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数据准确性。
测量基础体温需严格遵循规范。每日晨起后未进行任何活动前,使用口腔或阴道温度计测量,避免腋下测温。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饮酒等干扰因素。体温数据需结合宫颈黏液、排卵试纸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若体温波动异常或无双相变化,可能提示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等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师。基础体温法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医学检查或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