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皮疹出现瘙痒时,可通过冷敷、涂抹炉甘石洗剂或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是关键,同时需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如抗生素控制感染。
猩红热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皮疹通常伴随高热、咽痛出现,表现为密集的针尖样红疹,按压褪色。瘙痒可能与毒素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冷敷如湿毛巾可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炉甘石洗剂能舒缓皮肤,减少摩擦。若瘙痒剧烈,医生可能建议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需注意,皮疹脱屑期可能持续数周,期间皮肤敏感,应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过热或汗液刺激。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通常选用青霉素类,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预防并发症如肾炎或风湿热。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感染。观察是否出现耳痛、关节肿痛等异常,及时复诊。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毒素排出。儿童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退,防止传染。若皮疹破溃或渗液,需消毒后覆盖敷料,防止继发感染。猩红热痊愈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无需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