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功能性出血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激素水平检测、宫腔镜检查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妇科检查:通过触诊和视诊观察外阴、阴道及宫颈情况,判断出血来源,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评估子宫大小、形态及附件区有无异常。
2.超声检查:经阴道或腹部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及血流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息肉、肌瘤等结构异常,动态监测内膜变化辅助诊断。
3.诊断性刮宫: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直接评估内膜病变性质,适用于出血量大或疑似恶变的情况,兼具诊断与治疗作用。
4.激素水平检测:测定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等指标,分析内分泌状态是否失衡,辅助判断排卵障碍或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出血。
5.宫腔镜检查:直视下观察宫腔形态及内膜病变,精准定位出血点并取样活检,尤其适用于超声未发现异常的顽固性出血。
子宫功能性出血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同年龄阶段和出血特点的个体需选择针对性检查方案,必要时联合多项检查以提高准确性,避免漏诊或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