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妊娠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确实可能导致母婴的生命危险。虽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医疗干预,以降低死亡风险。
急性妊娠脂肪肝通常发生在妊娠后期,尤其是妊娠三个月到六个月之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母体代谢异常、遗传因素以及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严重时可引发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母体和胎儿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
在面对急性妊娠脂肪肝时,需特别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帮助改善代谢状况。同时,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若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监测肝功能、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提前剖宫产,以保护母婴安全。保持警惕、及时就医是应对急性妊娠脂肪肝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