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肝脏弹性测定、病毒学标志物检测、肝组织活检。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生化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分析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合成功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炎症,胆红素异常可能伴随胆汁淤积。此类检查操作简便,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直接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超声可发现肝脏肿大、脂肪变性或纤维化迹象,CT和磁共振对占位性病变鉴别更精准。无创性特点适合长期随访监测。
3.肝脏弹性测定: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肝脏硬度,间接判断纤维化程度。数值越高提示纤维化越严重,对早期肝硬化筛查有较高价值。该方法快速无痛,但受肥胖或肋间隙狭窄影响可能误差。
4.病毒学标志物检测:针对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检测血清中特定抗原、抗体或核酸。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丙肝抗体需结合RNA检测确认活动性感染。明确病原体类型对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5.肝组织活检:通过穿刺获取少量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直接观察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虽为有创操作,但仍是诊断金标准,尤其适用于病因不明或评估病情进展。
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影像学检查需移除金属物品,孕妇慎选含辐射项目。肝活检后需卧床观察,警惕出血风险。根据医生建议综合选择检查方法,定期复查动态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