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屎时若操作不当确实可能伤及耳膜。耳膜位于外耳道深处,是一层极薄的半透明膜,负责传导声音振动。正常情况下,耳垢会自然排出,但使用挖耳勺、棉签等工具深入清洁时,可能因用力过猛或突然移动而戳破耳膜,尤其是工具进入超过外耳道三分之一深度时风险显著增加。
外耳道呈弯曲状,表面覆盖敏感皮肤。不当的挖耳行为不仅可能直接损伤耳膜,还可能将耳垢推向更深处形成栓塞,甚至划伤耳道引发感染。临床常见因挖耳导致的耳膜穿孔案例中,多数表现为突发听力下降、耳鸣或耳痛,严重者可能引发中耳炎。耳膜具有自愈能力,但严重损伤需手术修复。频繁挖耳会破坏外耳道酸性环境,降低其抗菌能力,反而增加耳部疾病风险。
清理耳垢应遵循安全原则。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可选择专业耳科医生进行耵聍冲洗。若耳垢堵塞影响听力,建议使用含碳酸氢钠的滴耳液软化后自然排出。日常生活中,洗澡后用毛巾擦拭外耳道口即可,无需深入清洁。如出现耳痛、出血或听力异常,需立即停止自行处理并就医。儿童因耳道更窄更短,家长更需谨慎操作。保持耳道干燥、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也有助于维持耳部健康。定期体检时可通过耳镜检查耳垢堆积情况,由专业人员判断是否需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