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止吐方法有调整饮食结构、保持正确体位、按摩穴位、适当补充水分、使用药物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结构:呕吐后需暂停进食2-4小时,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先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米汤,逐渐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避免油腻、甜腻或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缩短单次哺乳时间,增加哺乳频率。
2.保持正确体位:呕吐时让小儿保持侧卧或半坐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减少胃内空气积聚。睡眠时垫高头部15-30度,采用右侧卧位促进胃排空。避免剧烈晃动或立即平躺。
3.按摩穴位: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或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每次持续1-2分钟,每日2-3次。顺时针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促进胃肠蠕动。推拿手法需轻柔,皮肤破损或发热时暂停操作。
4.适当补充水分:呕吐后分次少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次5-10mL,间隔10-15分钟。观察排尿量和口腔湿润度,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再次呕吐。可尝试含服生姜片或饮用姜枣茶缓解胃部不适。
5.使用药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或止吐药,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中药如藿香正气液适用于寒湿型呕吐,需辨证使用。避免自行服用镇吐药物掩盖病情,服药30分钟内保持坐姿。
出现频繁呕吐伴精神萎靡、尿量减少、腹痛加剧或血性呕吐物时需立即就医。注意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腹部。喂食工具需消毒,保持环境通风减少异味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