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循环、吸收或分泌失衡导致脑室内液体异常积聚。脑脊液在脑室系统中流动受阻或吸收减少,引起颅内压力增高,脑室扩张。常见原因包括先天发育异常、颅内出血、感染或肿瘤压迫等。
脑积水产生机制主要涉及脑脊液动态平衡破坏。先天因素中,中脑导水管狭窄或闭锁是常见病因,导致脑脊液无法从侧脑室流向第四脑室。围产期颅内出血或感染可能堵塞蛛网膜颗粒,影响脑脊液吸收。早产儿脑室周围组织脆弱,易因出血引发梗阻。部分病例与遗传综合征相关,如X染色体连锁性脑积水。后天获得性因素包括化脓性脑膜炎后粘连、颅脑损伤或占位性病变压迫脑室系统。病理状态下脑脊液分泌过多较为罕见,但脉络丛乳头状瘤可能导致此类情况。
诊断需结合头围增速、前囟张力及影像学检查。超声作为筛查手段可评估脑室扩张程度,MRI能明确梗阻部位。治疗以手术为主,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标准方案,神经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适用于特定病例。术后需监测感染、分流管阻塞等并发症。未经治疗的脑积水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长应定期随访发育评估,避免头部剧烈晃动,观察呕吐、嗜睡等颅高压症状。康复训练对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