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转氨酶测定、胆红素检测、蛋白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凝血功能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转氨酶测定: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肝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数值升高提示肝细胞炎症或坏死。谷草转氨酶分布于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浆,其升高程度与肝损伤严重性相关。两者比值有助于鉴别肝炎类型,如酒精性肝病时谷草转氨酶升高更显著。动态监测转氨酶水平可评估病情进展或治疗效果。
2.胆红素检测:胆红素是胆汁主要成分,其代谢过程反映肝脏排泄功能。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升高。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检测可辅助判断黄疸类型。胆红素持续升高需警惕胆汁淤积或肝硬化可能。
3.蛋白质代谢指标:肝脏是合成白蛋白和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白蛋白降低提示肝功能储备不足,常见于慢性肝病或营养不良。前白蛋白半衰期短,能更敏感反映肝功能变化。球蛋白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白球比值倒置是肝硬化的特征之一。定期检测有助于评估肝脏合成功能及疾病预后。
4.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多见于胆汁淤积或骨骼疾病,肝源性升高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后者对酒精或药物性肝损伤敏感,特异性较高。两者联合检测可鉴别肝胆系统阻塞性疾病与肝细胞损伤。妊娠期碱性磷酸酶生理性升高需与病理性变化区分。
5.凝血功能评估: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与肝衰竭风险相关。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可能伴随肝硬化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功能异常是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及手术风险的重要依据。
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酒。近期服用药物可能干扰结果准确性,需提前告知医生。孕妇或特殊人群需调整检测项目。结果异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定期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病变。